偶题三首

偶题三首朗读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

译文

门外的青山上草木一团团的绿紫相间,高耸的山峰终日云遮雾绕像戴着头巾。

人们只知道雨是从云的缝隙里落下,不知道云哪里来的。

冲破峡谷若雷霆在滚动,无数的瀑布喷涌而出。

断枝枯草没有可以停泊的地方,只好随着寒冷的碧水独自流浪。

随着流水想找到溪流的源头,到了溪流的出水处却迷惑了。

才相信真的源头是找不到的,还是柱着手杖欣赏随遇的潺潺美泉吧。

注释

幅巾:古代文士用绢一幅束发,成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

不道:犹不知。底处:何处。

擘开:冲开。

断梗枯槎:残枝枯叶。

萦回:徘徊荡漾。

筇(qióng):竹名,宜制杖,故又用指手杖。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偶题三首

偶题三首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乾道、淳熙年间。朱熹的诗歌,往往从闲适的生活中悟出做人治学的道理。《偶题三首》正是此类的诗篇。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偶题三首

  朱熹的《偶题三首》约作于乾道(1165~1173)、淳熙(1174~1189)年间。朱熹的诗歌,往往从偶然闲适的生活中悟出做人治学的道理。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朱熹朗读
()

猜你喜欢

释宗杲

稽首十力大导师,三界独尊无比况。

示现成佛转法轮,广演无边契经海。

()

萱堂积庆,桂苑流芳,于门瑞蔼佳气。正属仲秋弥月,称觞对此际。西王母、来人世。拥佩从、尽皆珠翠。彩庭下,争看蓝袍,衬斑斓戏。富贵有谁同,四德躬全,五福由来备。况善断机迁教,轲亲实无异。看看仕无淹滞。即召入、佐君经济。愿延寿,鸾轴金花,年年加赐。

()

雨过山城日又西,西风一阵木犀开。

莫将心事凭秋雁,恐带边愁入梦来。

()

倦宦归来故国春,北楼千尺绝飞尘。江山雄伟增人气,城壁萧条类此身。

眼底交游随物老,樽前歌舞逐时新。十年旧事无人问,目送斜阳下广津。

()

皎皎山头月欲低,月厌羁愁睡转迷。忽觉泪流痕尚在,不知梦里向谁啼。

()

勋业竟何许,日日倚危楼。天风吹动襟袖,身世一轻鸥。山际云收云合,沙际舟来舟去,野意已先秋。很石痴顽甚,不省古今愁。郗兵强,韩舰整,说徐州。但怜吾衰久矣,此事恐悠悠。欲破诸公磊块,且倩一杯浇酹,休要问更筹。星斗阑干角,手摘莫惊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