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四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四年级的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数学教案 ]

    数学教案 时间:2022-07-24 19:53:00 热度:1℃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为什么猴子的家在西偏南30°,而小兔家在南偏西30°的方向?
    解决问题,寻找得出距离的方法。如果你的赛车每小时行进200千米,你要走几小时能到达考察地?一起看看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欢迎查阅!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1一、教学目标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本信息窗以“黄河掠影”为主线,通过研究黄河三角洲逐年造地面积变化情况,引出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一起看看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欢迎查阅!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理解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学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2、让学生利用知识迁移,借助“用字母表示数”的经验和形式,在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学习本课内容。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学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知识回顾

    (1) 速度、时间、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 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口答。师强调公式的完整性。

    师: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你能写出它的另外两个变式吗?速度等于什么?时间等于什么?请你在练习本上写出来。

    生: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二、探究新知

    师:用文字表示这些计算公式比较麻烦,你能想个简洁一点的表示方法吗?生:我们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他们。

    师:那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字母先表示一下“路程=速度×时间”这个公式,写完后可以同桌看一看。

    指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写法。预设可能的写法有:c=a×b, Z=xy,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主要研究的内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板书标题)

    刚才同学们的表示方法都不错,但在今后的学习中,一般用一个固定的字母来表示一个量,通常我们用s表示路程,用v表示速度,用t表示时间。那这个公式就可以表示为?

    生:s=v t 师:那这个公式还能怎样变化?生:v=s÷t, t=s÷v 师:大家看这,我把s=v t写成v t=s行不行?

    生应该有争论,师直接说明:这个公式求的是路程,在数学上通常把要求的量写在前面。师:那求路程直接写成vt行不行? 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师见机点评,引出正确答案。师:第3个同学说的非常棒,咱们表示的是路程、速度和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vt不能反映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咱们在表示公式时一定要把三个量都写出来。师:下面请你试着用字母表示一下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及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学生自主探索,交流汇报,师总结并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C=(a+b)×2 长方形的面积:S=a×b

    正方形的周长:C=4a 正方形的面积:S=a×a

    师:a×a可以写成 错误!未指定书签。a2 ,读作“a的平方”,表示两个a相乘。它跟2a一样吗? 生:不一样。2a表示两个a相加。

    师:这是两个容易混淆的小兄弟,大家可以从表示的意义上区分一下。师:小组内交流一下咱们还学过哪些数量关系,并试着用字母表示一下。

    三、 课堂小结

    师:对照板书,回想一下咱们主要学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

    四、 作业设计

    课本P11第5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2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他们,会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自学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学习的方式探索、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自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数量关系,请同学们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以下题目:(用字母表示课件出示)

    二、新授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这个寒假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又运来了一些新书,现在这些新书已经上架了并被老师们贴上了精美的标签想不想一起去看看?生:想。

    2.自主探索

    师出示情境图提问: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和咱们数学有关系的信息?生1:科技书有475本。生2:故事书有282。生3:文艺书有225本。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亮,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那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问题1:科技书和故事书一共有多少本?

    问题2:故事书和文艺书一共有多少本?

    问题3:科技术和文艺书一共有多少本?

    问题4:科技书比故事书多几本?

    方法一:(475+225)+282

    方法二: 475+(282+225)

    师生共同分析两种方法在计算方法、结果、解题思路上的相同点不同点。

    指生回答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在加法算式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计算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

    师:这个规律在其他算式里是不是也适用呢?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着写几个这样的例子验证一下。

    师:刚才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字母把它表示出来吗?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板书:加法结合律) (a+b)+c=a+(b+c)师:学习了加法的结合律,

    第七个问题解决了。咱们来看第一个问题:科技书和故事书一共有多少本?找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做,其他同学做到自己的练习本上。生:它们的加数交换了一下位置,和没变。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第二个规律------加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

    三、总结

    谈谈这节课收获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学会概括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并能用加法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自学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学习的方式探索、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自学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请看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了解黄河的走向,弄清楚黄河流域与黄河长度的区别,汇报自己发现的信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师:黄河流域的面积约是多少万平方千米?谁会解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二、学生根据图中信息独立列式

    方法一:(39+34)+2=75(平方千米)

    方法二:39+(34+2)=75(平方千米)

    师:黄河全长约多少千米?可以怎样算?

    学生列式:(3472+1206)+786 3472+(1206+786) 师:观察这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小组研讨,汇报交流 师:这是一个规律吗?想办法验证一下。 经过验证这确实是一个规律,叫加法结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吗?

    生:A+(B+C)=(A+B)+C

    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加法中还有其他的规律吗?请完成填空,然后观察,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他们的位置,和不变。

    师:这也是加法运算中的一个规律,叫加法交换律,能用字母表示它吗?

    生:A+B=B+A

    师:学习了加法的两个定律,能根据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吗?

    三、观察下面算式,想想怎样算比较简便?

    282+63+37

    生:用加法结合律可以简算

    四、自主练习

    第1题。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想法。

    第3、4题。注意用简算。

    五、简要回顾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作业

    自主练习3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ADAD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