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浙教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教案,小数除法教案

    浙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教案[ 数学教案 ]

    数学教案 时间:2022-07-24 19:53:00 热度:1℃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小数除法》在本册教材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小数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相关运算,并且学习了小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一起看看浙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教案!欢迎查阅!浙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初步掌握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一起看看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欢迎查阅!

    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1

    教学目标:

    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初步掌握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2.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让学生学会在计算公式中求各个量的方法。

    3.让学生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学习在计算公式中求各个量的方法。

    2.让学生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具准备:

    配套教与学的平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解方程

    8x ÷ 2 =28       7(x+3)÷ 2 =28

    2(x +17 )=40     6(5+x)÷ 2 =36

    2.任意选择一题进行检验。

    3.复习以前学过的公式:C=2(a+b)

    C=4a   S=ab   S=ah÷2   S=(a+b)h÷2 ……

    4.揭示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1)

    [说明:复习部分安排解方程,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方程的合理解法;另一方面也对方程的检验格式稍作复习,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同时,适当地帮助学生整理与复习计算公式,这样导入新课比较自然,也有助于展开后续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用一根长为2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1)学生尝试。(抽生板演)

    (2)分析、交流

    先设这个长方形的宽是x厘米,

    再找等量关系来列方程。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就是一个等量关系。)

    (3)板书:解:设这个长方形的宽是x厘米。

    2(8 +x )=28

    8+x =14

    x =6

    答:这个长方形的宽是6厘米。

    (4)比较算术与方程的解法。(建议学生,选择方程的方法。)

    (5)检验。

    2.补充例题:一块三角形土地的面积是900平方米,高36米,它的底边长多少米?

    问:(1)这道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

    (2)能不能直接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算出高。

    (3)可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列方程,未知数高怎样表示?

    学生练习并交流。

    3.小结:根据计算公式列方程解应用题。

    [说明:让学生通过尝试、分析、交流、比较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体会用方程解的优越性。探究活动开始,先让学生尝试练习,学生会出现方程和算术两种解法;后小组比较、大组交流,让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方程与算术解法的比较,让学生体会用方程解的优越性,特别是列方程时的优越性。]

    三、巩固练习

    1.只列方程不求解

    (1)有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600㎡,宽是40m,长应是多少米?

    (2)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是26厘米,它的长是8厘米,它的宽应是多少厘米?

    (3)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是100厘米,它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2.练一练:列方程解应用题

    (1)长方形游泳池占地600平方米,长30米,游泳池宽多少米?

    (2)面积为15平方厘米的三角形纸片的底边长6厘米,这条底边上的高是多少厘米?

    (3)一块梯形草坪的面积是30平方米,量得上底长4米,高6米,它的下底长多少米?

    (学生练习并交流。)

    3.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布置作业:练习册

    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2

    教学目标:

    1、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信息。

    3、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准备:

    各种统计图、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前一课认识了扇形统计图,谁能说出它特点?

    指名回答。那么这一节课就学习在什么情况下要用什么样的统计图。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我国从第23届奥运会开始获得金牌,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奖牌情况统计表。

    2、让学生说一说从统计表中获得信息。

    3、用投影仪出示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4、分别提出教材中的三个问题,让学生们交流。

    5、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明显的看出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奖牌数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更明显的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扇形统计图能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三、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种统计图的各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评议。教师评价。

    四、练一练。

    在小组内交流分别用哪种统计图合适?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实践活动。

    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各种统计图,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板书设计:

    奥运会(统计图的选择)

    折线统计图:明显地看出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奖牌数的变化情况。

    条形统计图:更明显地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

    扇形统计图: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3

    《奥运会》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是在学生认识、读懂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之后安排的。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数据,选择统计图,来解决“奥运会”的问题。

    教学中我先呈现了我国从第25届奥运会至第29届奥运会奖牌情况统计表,然后呈现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第25——29届奥运会我国金牌获得情况,29届我国金牌分布情况、获金牌的变化情况;用三种统计图从不同角度来描述数据,让学生体会到三种统计图各有特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紧接着我提出教材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比较、体会每种统计图的特点。折线统计图上能明显的看出第25——29届奥运会我国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上能更明显的看出第25——29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扇形统计图上能看出第29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在此情况中进一步认识和归纳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并能在现实生活中正确灵活地运用。

    本课重点是读懂三种统计图,了解特点后,再选择统计图来表示数据。因此,读懂统计图,了解统计图的特点是关键。学生只有充分了解统计图的特点,才能正确选择统计图。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如下策略:结合教材中提供的现实生活中的统计表,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中各栏目的内容和相对应的数据,结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推理、比较;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的方法引导学生得出具体情境中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从而得出各种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最后结合“练一练”来检测、评价学生的达标情况。


    浙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ADAD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