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中考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中考,数学,七年级

    中考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数学 ]

    数学 时间:2022-07-24 19:50:00 热度:1℃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备考也需要一点点积累才能到达好的效果。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考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考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篇一第一章 有理数一.正数和负数⒈正数和负数的概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篇一

    第一章 有理数

    一.正数和负数

    ⒈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负数:比0小的数 正数:比0大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

    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

    支出与收入;增加与减少;盈利与亏损;北与南;东与西;涨与跌;增长与降低等等是相对相反量,它们计数: 比原先多了的数,增加增长了的数一般记为正数;相反,比原先少了的数,减少降低了的数一般记为负数。 3.0表示的意义

    ⑴0表示“ 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

    ⑵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的概念

    ⑴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⑵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

    注意: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2,-4,-6,-8„也是偶数,-1,-3,-5„也是奇数。

    2. (1)凡能写成q(p,q为整数且p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p

    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篇二

    (一)正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如:π)

    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

    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

    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a+b=b+a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5.a?b=a+(?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

    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5.乘法分配律:a(b+c)=ab+ac

    (六)有理数除法

    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七)乘方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写作an。(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指数)2.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3.同底数幂相乘,底不变,指数相加。

    4.同底数幂相除,底不变,指数相减。

    (八)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九)科学记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

    第二章整式(一)整式

    1.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叫整式。

    2.单项式: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3.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4。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5.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6.项: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7.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8.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9.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10.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二)整式加减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去括号: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数学七年级学习方法

    1、科学的预习方法

    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后将课本的例题及老师要讲授的习题提前完成,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与老师的方法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更多的方法与技巧。总之,这样会使你的听课更加有的放矢,你会知道哪些该重点听,哪些该重点记。

    2、科学的听课方式

    听课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参预的过程,要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还要想在老师前面,不断思考:面对这个问题我会怎么想?当老师讲解时,又要思考:老师为什么这样想?这里用了什么思想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问题多了,思路自然就开阔了。

    3、科学的记录笔记

    记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

    记疑点--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疑问应及时记下,这类疑点,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错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疏忽大意造成的,记下来后,便于课后与老师商榷。

    记方法--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水平大有益处。

    记总结--注意记住老师的课后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寻找存在问题、找到规律,融会贯通课堂内容都很有作用。

    数学七年级学习技巧

    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

    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在具体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


    中考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ADAD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