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例3教学设计,加法,应用,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例3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24 19:09:00 热度:1℃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在运算方面上的一系列定律,统称为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并成一个数、量的计算叫加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例3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例3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口算乘法是指任何百位以内数相乘的口算方法。 任何百位以内数相乘的口算方法。个位十位百位的分别相加举例说明23_28=644个位=尾数与尾数相乘3_8=24十位=乘数与被乘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的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能熟练应用乘法口算。

    2、能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结合亚运浪潮激趣导入:

    刚过去的广州亚运会,一定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吧!(师生交流)

    除了国球外,本届出现的具有中国特色和初涉赛场的比赛项目就最引人注目了。

    老师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了其中三个项目。(课件出示:乒乓球、马术、赛龙舟)

    二、教授新课:

    1、结合学生兴趣,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自主发掘问题。

    师:在这三个项目中,有你喜欢的吗?(教师统计人数并板书)

    (课件出示:上面项目的门票价格)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票价和各项目喜好的人数来编一道跟乘法有关的数学问题。(指问,板书列式)

    让学生尝试计算,教师结合反馈情况再引出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让学生认识到以前的加法计算跟今天学习的乘法口算的内在联系。给学生空间去思考,去探索。

    三、巩固练习。

    创设亚运主题“祥和如意乐园”情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1、“铺桥过河”即课本 71页第一题,点名口述,其余学生评价;

    2、“射击比赛”利用课件呈现题目,学生两两竞赛口算乘法;

    3、“火车对开”男女生对抗赛,比谁先正确口算出车厢上的题目;

    4、“智慧商场”凭口算乘法自由挑选各自心仪的商品。

    四、拓展延伸。

    创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争论”让学生来当裁判“评理”。

    使学生从探讨中弄懂“20×4=40×2”的算理。

    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的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86至87页的例题,试一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之后学生接触的新知识,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探索新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末尾有0的)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4、激励学生评价与反思,体验解决困惑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末尾有0的)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知识铺垫

    1、口算。

    30×2=  10×6=  300×2=   40×6=   3000×2=   500×6=

    小结: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题,可以用多位数中0前面的数乘一位数,再看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后面添几个0。

    2、用竖式计算。

    227×5=    603×4=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为学生在例题的学习中,能灵活地运用迁移的方法,笔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二、 新课教学

    1、 导入新课 :谈谈读书有什么好处?

    2、 教学例7

    1)出示插图题目,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怎样列乘法算式计算?

    3)估算一下结果

    4)用竖式计算,自己试一试

    5)学生板演,对比优化方法。

    《设计意图:谈读书的好处既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又很好的过度到例题的教学。然后让学生找出条件、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课堂的开放性》

    三、 巩固练习

    1、课本87页的第1题。(要求用竖式计算)

    2、补充练习:算一算

    1200×6=   2600×5=   1300×9=   3200×4=

    3、课本87页的第2题。

    4、课本87页的第3题。

    《设计意图:分层练习,分散难点。通过不同的练习,强化学生对《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理的掌握。书中的练习缺少了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练习,所以就补充了练习2》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回顾板书,说说体会与收获,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五、作业布置5、课本86页的“做一做”

    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一位数的书写位置:这个一位数应该与多位数0前面的那个数字对齐;

    积末尾0的个数: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得末尾添上几个

    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的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第68-69页例1、例2,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初步掌握笔算乘法的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乘法的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材料:

    投影片,口算卡片。

    一、谈话引入

    1、口算:

    13×3=答案  20×4=答案  50×6=答案  300×2=答案  210×4=答案  160×1=答案

    2、32×3读作( ),3×32读作( )。

    3、20×4这道算式表示( )。

    4、9乘6可写成( )×( ),还可写成( )×( )。

    5、计算(指名板演)

    6

    × 7

    ------------

    42

    3

    × 5

    ------------

    15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乘数是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这节课先学习“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不进位的)”。(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授

    1、出示例1,计算31×2。

    问:31×2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

    (1)学生口算31×2=?你是怎样算的?

    (2)教师说明:先概括口算方法,再指出,计算31×2除了口算,还可以笔算。

    (3)讲解算法:列出竖式,告诉学生写乘法竖式时,先写被乘数,再写乘数,写乘数时应注意将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对齐。然后边讲解,边板书笔算方法。

    31

    × 2

    ------------

    62

    A、将被乘数十位上的“3”遮住,便成了□ 1,1乘以2得2,表示2个一,写有积的个位上,即与2对齐的横线下。

    □1

    ×  2

    ------------

    2

    B、露出遮住的“3”,引导学生想:用2乘被乘数十位上的“3”表示什么意思?得多少?(6乘以10,表示6个10是60即是60。)板书:

    31

    × 2

    ------------

    62

    --------用虚线写0

    C、把个位、十位乘得的积合起来,得62。

    2、教学例2,计算231×2。

    (1)请同桌互相说一说,这道题列竖式应该怎么算?

    (2)请同学们试着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边写边说计算过程。并请2个学生上台板演。

    (3)1个学生说计算过程。

    231

    ×  2

    ------------

    462

    4、小结:象今天学习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你们应该怎么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列竖式计算,同桌互相说一说计算方法。

    2、填空。请同学们根据因数,填出积。

    3、文字题。学生自己读题,列式解答。

    4、应用题。

    (1)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2)列式解答。

    5、聪明题:□里填几?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

    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的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把练习十四第2题制成香蕉形的口算卡片。注意补充相关的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题,如:32×20、13×300。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

    口算下面各题。

    40×4  60×5  30×3  300×7  200×8

    12×4  24×2  13×3  32×3   11×5

    自己选两题,说一说口算方法。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运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呈现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景。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需要用整十、整百数解决的问题,可以是与教材上完全相同的问题,也可以是不同的。

    例如:“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  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对于学生想出的方法,尽可能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全体同学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过程。

    例如:300×10  300×9+300=2700+300=3000

    100×10×3=1000×3=3000

    300×30  3×3=9→300×3=900→300×30=9000

    300×10×3=9000

    教师点评每一种方法,强化学生对口算方法和过程的了解。同时,用点评的方式给学生以表扬、鼓励,增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信心。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比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  23×30  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样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方法。例如:42×10→42个10→420;

    42×10→40×10+2×10→420……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次体验成功。

    三、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58页“做一做”中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结合订正过程,有意识地选择两、三道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结合“做一做”中的口算,引导学生总结口算方法,发现规律。

    2.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开始做题前,提出:看哪一组的每个小朋友都能全做对。

    完成后,集体订正。对全体都对的小组给予表扬,奖励小红旗一面。

    3.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十四第3、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和小伙伴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巡视,及时参与学生的讨论。

    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游戏。

    贴出香蕉形口算卡片,组织学生做“摘香蕉”游戏。说明游戏规则:谁算对卡片上的题,就把香蕉摘下来。

    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摘的香蕉多。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

    四、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口算乘法练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口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四的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两节课学习的内容。

    2、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

    50×10 70×20 40×40 500×70 600×80

    12×300 240×2 130×2 90×3 11×30

    选择一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3、听算练习:

    40×10 30×20 30×50 300×10 300×80

    22×40 330×2 120×3 30×6 10×50

    4、估算:

    42×11 68×10 32×47

    45×17 26×18 36×21

    四人小组互相说说是怎样估算的?有多少种估算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养一张蚕需要桑叶约600千克,可产茧约50千克。

    (1)小明家养了4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2)张村共养40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并弄明白两个问题的不同。

    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讲评。

    2、果园里有28行橘子树,每行32棵。果园里大约有多少棵果树?

    先列出算式,想一想,是求近似值还是准确的值?该怎样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

    三、综合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5、6题,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得。

    2、分组进行“夺红旗”比赛(练习十四第9题)

    3、合作完成练习十四第10、12题。集体讲评。

    四、学习总结:

    生生互相谈收获。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的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六一儿童节”的时候王爷爷送给三(2)班同学一些书

    名称《科技书》 8本

    《故事书》 9本

    《精版作文选》 8本

    《十万个为什么》5本单价7元6元 10元20元 根据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尝试独立提出问题。可能:

    (1)《科技书》一共要多少元?

    (2)《故事书》一共要多少元?

    ……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

    二、 探究新知

    让学生自由挑题列式。教师板书算式:

    8×7= 9×6=

    10×8= 20×5=

    师:上面的算式,哪题你能很快地报出它的得数?(学生可能说8×7和9×6)为什么你能这么快地算出它的得数?(学生可能会说用乘法口诀)

    师:10×8有乘法口诀吗?没有口诀,你有什么办法快速地算出它们的得数吗?

    生:想(一)8个10相加等于80(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二)10个8相加等到于80

    (三)把0不看,1×8,再在后面加个0。

    师板书:1个十×8=8个十

    师:明明是10乘8,为什么可以不看0再加0呢?

    生:1个十乘8等于8个十,是80。

    师:假如买的《故事书》不是9本,而是90本,那《故事书》一共要多少元?买900本呢?买9000本呢?你观察一下,你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6 × 90=540

    6 × 900=5400

    6 × 9000=54000

    (学生尝试总结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可以将题看成一位数乘一位数,算出积后,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出示20×5=

    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好象和刚才的结论不一样啊,因数和积的末尾0的个数不同

    师:那为什么会不同呢?

    生:哦,一位数乘一位数时,已经满十,多出了个0了!

    师:真不错,因此我们在做题时一定要认真仔细了。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迎接数学挑战?行么?

    三、 巩固提高

    (一)你能快速地计算出下面这些题的得数吗?

    10×7=    10×8=     30×5=

    70×8=    300×3=   500×6=

    (二)数学卡片口算

    4×5= 30×3= 20×7= 200×7=

    3×3= 4000×5= 300×3= 2×7=

    400×5= 3000×3= 2000×7= 40×5=

    (三)师:现在老师要带30个同学们到儿童乐园去玩玩,来到售票处,发现上面写着:

    游乐项目价格表

    名称

    价格1旋转木马2元2碰碰车3元3激流勇进6元4登月火箭8元5过山车10元 师:老师想请他们玩旋转木马和登月火箭,付300元钱,你看我够不够? 学生探究方案。

    汇报方案。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

    你有什么收获?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例3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ADAD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