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ADADADADAD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这篇关于《初二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是
1、 把握说明文的结构,提取文中有效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2、说明文的特点。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为了要把事物说明白,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是这样。应用性说明文一般只要求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性说明文则必须揭示出问题的本源和实质。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中国石拱桥》属于后者,它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征。《大自然的语言》属于前者,文章科学地说明了物候学知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列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引用、作假设等。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某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让读者看明白。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正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阅读说明文和写说明文可以联系起来。上面谈到的所要把握的四点,阅读说明文要注意,写说明文也要注意,只是所提要求要注意符合学生实际。
3、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第一,内容上的科学性。说明文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以确凿的材料为依据,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本质及规律,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第二,结构上的条理性。事物和事理有时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为了给读者以明确的认识,说明其特征时必须有一定的条理和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也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这种说明顺序往往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层次上,所以阅读说明文时,理清结构层次与把握说明顺序是一致的。
第三,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语言表达“失之毫厘”,其结果就会“谬以千里",所以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无误,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说明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门学科的教科书、科普读、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都是说明文。可以说,说明文和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1)简洁性。说明文的遣词造句,应简洁平实、通俗易懂。
(2)准确性。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3)科学性。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要特别注重科学术语的准确使用。写的内容要科学。
(4)严密性。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讲究语言的周到严密。
(5)条理性。任何事物都具有它本身的条理,我们说明事物就要按照它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顺序,使之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6)逻辑性。有的说明文,要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上进行说明,语言逻辑性强。
(7)趣味性。元大鹰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说明文要适当地采用生动的说明。
4、词语积累【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孕yùn育 萌méng发 销声匿nì迹 连翘qiáo
点拨:注意多音字“翘”字的读音。
2.解释下列词语。
(1)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2) 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3)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本课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4)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3.用恰当词语填空。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我国气象学、地理学家(称谓) 竺可桢(人名)。
2.说明文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两种,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
3.说明文的结构特征有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三种。
4.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最基本的特征。
【第17课 奇妙的克隆】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胚pēi胎 蟾蜍chán chú 两栖qī类
分泌mì 濒bīn临 繁衍yǎn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2)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奇妙的克隆》的作者是谈家桢。【第18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臀tún 骨骼gé 铱yī 潮汐xī
尘埃āi 硅guī 追溯sù
点拨:“臀”不要误读成dian
2.解释下列词语。
(1)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2)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3) 致密:细致精密。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阿西莫夫是美国着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称谓)。
【第19课 生物入侵者】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归咎jiù 藩fān篱 扼è制
2.解释下列词语。
(1)束手无策:比喻没有任何办法对付。
(2)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
(3)归咎:归罪。(4)藩篱: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一些产自他乡的宠物,如蛇、蜥蜴、山猫等,往往会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遗弃而逃出藩篱,啸聚山林,为害一方。
(2)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生物入侵者》的作者是梅涛。 【第20课 你一定会听见的】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喷嚏tì 嚼jiáo饼干 嘈cáo杂 面颊jiá
点拨:注意多音字“嚼”的读音。
2.解释下列词语,
(1)潜意识:下意识。心理学上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到的心理活动。是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应。
(2)过滤:这里是选择的意思。
(3)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你当然知道,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而每一种声响,每一种声音,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愉快动听的声音,带给我们快乐,嘈杂无聊的声音,则会使人痛苦。从声音里,我们逐渐成长。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你一定会听见的》的作者是桂文亚。
07-24
07-29
07-24
07-24
07-24
07-24
07-24
07-29
07-24
07-24
07-24
09-12
07-24
07-24
07-29
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