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小学一年级数学期末教学反思[ 其他 ]

    其他 时间:2022-09-12 12:09:31 热度:1℃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1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单数:1、3、5、7、9 ······

      双数:2、4、6、8、10 ······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3、“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

      4、几和第几

      △▲▲★△☆☆△△△▲★★★☆★

      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2个圈起来。

      (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5、相邻数

      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2再添上1就是3,3再去掉1就是2,与2相邻的数是1和3。

      3的前面是2,3的后面是4,3再添上1就是4,4再去掉1就是3,与3相邻的数是2和4。

      ······

      20的前面是19,20的后面是21,······,与20相邻的数是19和21。

      三、比一比:

      1、 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要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说另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比长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也可以采用数格比较,或对称比较。

      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

      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

      2、三个事物比较,可以先两个两个的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个事物比较的结论。

      如:A比B重,B比C重,那么可以得到A比C重。A最重,C最轻。

      A比B重,A比C重,只能得到A最重,还要比较B和C,才知道谁最轻。

      四、加减法(一)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数+加数=和

      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知道以下规律

      1、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X Kb 1.Co m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三)整 理 与 复 习10以内的加减法

      12345678910

      0+11+1 2+13+14+1 5+16+17+18+19+1+1

      0+21+22+23+24+25+26+27+28+2+2

      0+31+32+33+34+35+36+37+3+3

      0+41+42+43+44+45+46+4+4

      0+51+52+53+54+55+5+5

      0+61+62+63+64+6+6

      0+71+72+73+7+7

      0+81+82+8+8

      0+91+9+9

      0+10+10

      1-2-3-4-5-6-7-8-9-10-

      1-12-13-14-15-16-17-18-19-110-1-1

      2-23-24-25-26-27-28-29-210-2-2

      3-34-35-36-37-38-39-310-3-3

      4-45-46-47-48-49-410-4-4

      5-56-57-58-59-510-5-5

      6-67-68-69-610-6-6

      7-78-79-710-7-7

      8-89-810-8-8

      9-910-9-9

      10-10-10

      五、 加减法(二)

      (一)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凑十法”

      “凑小数,拆大数”,将小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3+9(3+7=10,9可以分成7和2,10+2=12)

      “凑大数,拆小数”,将大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8+7(8+2=10,7可以分成2和5,10+5=15)

      注意:孩子喜欢和熟悉的方法才是方法而且只掌握一种就可以了。

      (二)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11+6(个位相加,1+6=7)11+6=17

      2、15-3(个位上够减,5-3=2)15-3=12

      3、加强进位和不进位、及不退位的训练。

      4、看图列式解题时候,要利用图中已知条件正确列式。常用的关系有:

      (1)部分数+部分数=总数 :这时?在大括号下面的中间。

      (2)总数-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 :这时?在大括号的上面一边。

      (3)大数-小数=相差数 :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

      (4)原有-借出=剩下 :用了多少,求还剩多少时用。

      六、分类:

      1、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所属的类别,根据这些类别将同类的事物分在一起就是分类,而这些类别就是我们分类的标准。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如:△△●●☆☆●△●●△△☆●

      按形状分:1、△ 按颜色分:1、有颜色

      2、☆ 2、没有颜色

      3、分类的步骤和方法。

      (1)给定标准:当已知分类标准时,我们只需要判断所给的事物是属于哪个类别的,然后将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即可。

      (2)未给定标准:当有很多物体摆在面前,让我们自己确定类别分类时,应首先观察每个物体都有什么样的特点,把具有相同特点的特点的物体放在一起,表示同一类,而这些特点就是分类的标准。

      (3)分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作用等将物体分类。

      4、常见题型有:

      (1)把同一类的物体圈起来。

      (2)同类的物体画符号“○”“√”。

      (3)同类的物体序号填在一起。

      七、认识物体和图形:

      (一)立体图形

      1、长方体

      长方体是长长的,有6个平平的面,有些面是一样的,有些面是不一样,长方体相对面相等,用它可以画出长方形。平时见到的火柴盒、文具盒都是长方体。

      2、正方体

      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它的边也是直直的。而且它的棱都是一样长,每个面都一样大,无论怎么平放在桌子上,它的高矮都是一样的,用它可以画出正方形。魔方就是正方体。

      3、圆柱体

      圆柱就像一根柱子。它有上下两个圆圆的面,而且大小一样,用它可以画出圆形;另一个面是弯曲的,我们把弯曲的面放在桌子上就可以滚动它。

      4、球

      圆圆的,可以滚来滚去的就是球。平时玩的皮球、篮球、踢的足球都是球。

      (二)平面图形

      1、长方形:四条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2、正方形:四条边,而且一样长。

      3、圆形:没有角

      4、三角形:三条边

      (注:三棱柱可以画出三角形和长方形,可不要漏选哦!)

      八、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

      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四种时间。

      整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 1: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 2: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就是4时。 4: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 6:00

      ······

      半时:时针指1和2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1时半。 1:30

      时针指2和3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2时半。 2:30

      时针指3和4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3时半。 3:30

      时针指4和5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4时半。 4:30

      时针指5和6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5时半。 5:30

      时针指6和7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6时半。 6:30

      ·····

      注意:半时的时候,分针一定指6,时针指在两数字中间,如时针指的是一个数,则这个时刻是错误的。而分针指在12附近,时针马上指着准确的数字,此时是大约几时整。

        在练习拨针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注意:“大约是几时”拨针时应该掌握在前后5分以内。

    小学一年级数学期末教学反思.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