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高一下册政治复习资料,高一,下册,政治,复习资料

    高一下册政治复习资料[ 高一 ]

    高一 时间:2022-07-24 19:42:00 热度:1℃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籍是人类数百年来无数聪明才智的载体,它记录着人类记几十年的知识教训。随着社会发展,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书卷也日益繁多。当我面对如排山倒海般袭来的”书山书海“,不禁会想,我们为什么读书?一起来看看高一下册政治复习资料,欢迎查阅!高一下册政治复习资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让我们重整旧日的行囊,挥去身上的尘埃,带着信心上路催化我们的人生,继续探索明天,弄浪潮头,活出自信人生、击水三千吧!小编呕心沥血收集整理的高一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下面小编就带大家分享展示一下!!!


    高一上册历史复习提纲1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2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

    3、秦:灵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高一上册历史复习提纲2

    1.罗斯福新政(1933—1939年)

    (1)背景:世界经济大危机下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病入膏肓。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崩溃的边缘。

    (2)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新政的“新”之处)

    (3)过程:两个阶段及阶段成果

    第一阶段: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直接稳定人心,摆脱危机;

    第二阶段: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4)主要措施:

    整顿银行、恢复工业生产(中心措施)——《全国工业复兴法》)、调节农业生产——《农业调整法》、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作用: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恢复生,稳定社会秩序。)、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5)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影响:

    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③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二战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7)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主要内容: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

    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具体措施如下:

    (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权力,

    管制证券业。

    (2)复兴工业〖核心内容〗: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将生产置于国家监督之下。防止盲目生产引起过剩。

    (3)调整农业政策: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

    为受损农民提供补贴。

    (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加强社会福利保障措施;

    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

    ★特点: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且措施多以立法形式出现。

    ★作用: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

    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新政以后,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高一上册历史复习提纲3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 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3、西周的宗法制:

    ○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 汉承秦制

    有所变化 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 决策机构

    外朝 执行机构

    尚书台 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 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统治机构

    唐朝 中书省 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尚书省 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门下省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宋 二府 中书门下 行政机构

    枢密院 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 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三司 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元 中书省 行政机构

    枢密院 军事机构

    宣政院 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 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后期:设刺史制度

    隋唐 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

    宋 文臣做地方官;州县两级制

    元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边远民族地区高寒宣政院进行管理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增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增强。

    高一下册政治复习资料.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ADAD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