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古诗鉴赏技巧,高考语文考试技巧,如何高效学习语文,高考,语文

    成人高考语文古诗鉴赏技巧[ 高考 ]

    高考 时间:2022-07-29 04:34:00 热度:1℃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成人高考语文古诗鉴赏技巧,供大家阅读参考。目录成人高考语文古诗鉴赏技巧高考语文考试技巧如何高效学习语文成人高考语文古诗鉴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一个人的知识面是一个圆圈,知识储备越多,圆圈越大,接触到的面积便越广阔,便能掌握和窥视更多的机会。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历史西汉东汉知识点最新,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历史西汉东汉知识点


    目录

    高中历史西汉知识

    高中历史东汉知识

    高中学习历史的好方法


    高中历史西汉知识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2.“文景之治”

    (1)汉初“与民休息”: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2)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

    3.汉初政治统治

    (1)“汉承秦制”: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

    (2)郡国并行制:汉初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刘邦在统一战争中分封了七个异姓功臣为诸侯王,他们拥兵自重,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不久,汉高祖将异姓诸侯王逐渐剪除,但又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

    (3)“七国之乱”: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但叛乱不得人心,三个月内即被平定。

    西汉的强盛

    1.巩固政治统治

    (1)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2)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

    (3)选官制度: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4)监察问题: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

    (5)地方治理: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2.发展社会经济

    (1)货币政策: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2)专卖制度: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3)物价政策: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4)工商业政策: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3.思想“大一统”

    (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

    (2)公元前136年,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4.开疆拓土

    (1)反击匈奴: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2)张骞出使西域: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3)开辟“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和北非,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4)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立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5)加强对东南和西南的控制:西汉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也比以前更加有效。

    >>>返回目录

    高中历史东汉知识

    东汉的兴衰

    (一)西汉灭亡

    1.原因: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

    2.王莽篡权: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二)王莽统治

    1.王莽新政:王莽针对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挽救社会危机,但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2.政权覆亡:

    王莽统治末年,国家出现严重的旱灾和蝗灾,绿林、赤眉等农民大起义爆发。23年,绿林军在昆阳击败王莽军队的主力。随后绿林军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

    (三)“光武中兴”

    1.东汉建立: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

    2.统治措施:

    (1)政治: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2)经济: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

    (3)思想:重视儒学。

    3.结果: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光武中兴”。

    (四)东汉的衰落

    1.东汉后期统治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2)“党锢之祸”:一些政治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他们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史称“党锢之祸”。

    2.黄巾大起义

    (1)原因: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概况:184年,张角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太平道”的信徒在很多地方同时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

    (3)结果:

    起义军虽然相继被官兵个个击破,但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返回目录

    高中学习历史的好方法

    1、读历史教材。“读历史教材”需要“读”目录、引言、课文、插图、材料、地图、引文、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第一,在理解章节目录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此章节讲了什么问题,以及围绕此问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第二,根据教材,分析、归纳每个方面讲了几点,每点都包括哪些基础知识,并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第三,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加强记忆。

    2、上课要专心听,下课后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学到某个历史事件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然后弄清它的意义、作用、影响等,做到理解记忆。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识外,还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3、“温故知新”和善于思考。历史的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所以不断地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和对新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闲暇之余,突然想到一个历史名词或者某个故事中涉及历史,应该马上回忆教材上的知识,如果有可能的话追本溯源,思考通过其他渠道得到的历史知识和教材所述知识的联系,把知识弄清楚,这样也算是时间的充分利用。

    4、整理、整合历史知识。针对历史知识比较琐碎的问题,我们就需要自己动手去整理和整合所学知识,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整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以建立主干知识的结构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当然,在整合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试题调研,把上面的精彩总结内容摘抄或剪下来,反复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

    >>>返回目录


    高中历史西汉东汉知识点最新相关文章

    ★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要知识点

    ★ 最新中考历史各朝代的知识点汇总

    ★ 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大全

    ★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

    ★ 2016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完整版)(3)

    ★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知识总结(完整版)

    ★ 高中必备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成人高考语文古诗鉴赏技巧.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