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初中数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初三 ]

    初三 时间:2022-07-29 04:32:00 热度:1℃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初中数学只要内容是函数的学习,其中重点是二次函数的解法。二次函数在数学中占有一定地位,甚至以后的数学学习中都会遇到二次函数问题,因此牢牢掌握二次函数的解法对于大家以后数学学习十分有帮助。现在将初中数学重要知识点整理如下,供大家学习。目录有理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提高学习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累。前人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但必须充分结合自己的特点。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利用时间。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中物理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上册物理公式和知识点

    一、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1)能量及其存在的形式: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自然界有多种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内能、光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

    (2)能量的转移与转化: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如发生碰撞或热传递时;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太阳能电池、发电机等。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4)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基本定律。大到天体,小到原子核,也无论是物理学问题还是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的问题,所有能量转化的过程,都遵从能量守恒定律。

    二、热机

    1、内燃机及其工作原理:

    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又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按燃烧燃料的不同,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柴油机等。

    (1)汽油机和柴油机都是一个工作循环为四个冲程即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的热机。

    (2)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和飞轮转2圈,对外做一次功,有四个冲程。

    (3)压缩‘冲程是对气体压缩做功,气体内能增加,这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做功冲程是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这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其它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惯性完成。

    (6)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不同处

    物理九年级上知识点人教版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中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教科版

    密度

    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反映物质的一种固有性质的物理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性质表现为: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具有的质量不同;或者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不同物质的体积不同。

    2.定义式:P=M/V

    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的密度跟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均无关,所以上述公式是定义密度的公式,是测量密度大小的公式,而不是决定密度大小的公式。

    3.单位:国际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1g/cm3=1×103kg/m3

    4.物质密度和外界条件的关系

    物体通常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小。而质量与温度无关,所以,温度升高时,物质的密度通常变小,温度降低时,密度变大。

    能量与做功

    1、做功

    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功的计算方法:

    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即W=F?s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牛?米(N?m)或焦耳(J)

    1J的物理意义:1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即:1J=1N×1m=1N?m

    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s的单位:米(m)。

    初二物理知识点

    第一部分 声现象及物态变化

    (一)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 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 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 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二)物态变化

    1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① 离开人体读数

    ② 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6.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7.熔点和凝固点

    (1)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3)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9.蒸发现象

    (1)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10. 沸腾现象

    (1) 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4、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初中物理知识点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可以判断受到了力的作用。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初中物理知识点人教版相关文章

    ★ 初中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第五章)

    ★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第四章)

    ★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第二章)

    ★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 人教版初三物理下册知识点

    ★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人教版最新

    ★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复习提纲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ADADAD
    热门栏目